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首 页
| 课题查询
| 最新赛事
| 论文评审
| 其他评审
| 获奖查询
| 实时教育
| 名师风采
| 实验学校
| 联系我们
基础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树木的大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树人的至理。在人类文化趋向生态文化的过程中,生态教育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关注的一个新视点。“生态教育”是从自然之道中萃取到的教育精髓。创建“绿色生态学校”是生态和谐和生态平衡理念在学校教育中的移植和借用,是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它以追求“和谐”与“发展”为价值取向,其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以人为本”。构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就是要顺应学生发展天性,尊重学生个性,欣赏学生丰富性,就是要把学校建成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乐园。
  张塝中学地处大别山南麓蕲春北部山区,鄂皖两省蕲(蕲春)太(太湖)宿(宿松)三县交界处。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112人,教职工96人。校园占地面积60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717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花坛景点相映成趣,春花秋实,四季有景,构建了优良温馨的育人环境,营造了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
  近年来,我们以“回归教育本质规律、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打造生动主体课堂、构建生态文化校园”为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总体规划、强化管理、全面渗透、活动体验、逐步提升的策略,做到生态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认真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湖北省‘四个创建’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青少年绿色生态教育先进集体”、“黄冈市‘三改一建’先进单位”、“黄冈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平安校园”、“蕲春县最佳文明单位”、“蕲春县绿色生态校园”等荣誉称号。2011年3月,学校再次通过了“黄冈市平安校园”和“黄冈市绿色学校”评估验收。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创建“湖北省绿色学校”和“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各项活动蓬勃开展、效果明显。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打造“生态校园”、“生态德育”、“生态课堂”、“生态实践”,积极构建“生态文化校园”,奋力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校园的建设步伐。

生态校园:校园里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每一种造型都蕴含着人文、生态和科技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浸染与启迪。

  “让学校成为生命的乐园。”张塝中学在规划的过程中即凸显“生态、绿色”的特点。设计上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强调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能够给师生以愉悦的精神体验,触及师生最深处的情感,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归宿。
  我们突出“文化”主题创建“生态校园”。为了创造一个文明优雅的育人氛围,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我们重新修编了学校绿化规划,校园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注重栽植常绿、落叶、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的搭配;新建生物园地,建立学生生物实践基地;建立绿化苗木养护制度,对校园内每一棵树重新编号、标注,让学生从中学到生物知识。同时,我们全面启动“翠绿工程”,学校配有专门的花木养护职工、修剪、除草、除虫、施肥,按季节养护有序,就是深秋时节也碧绿苍翠,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大花园”。同时,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净化、绿化、美化,做到垃圾分检处理、实行校园自然水循环利用,加快了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的步伐。
  “美丽的校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心智,规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能有效提高校园凝聚力和师生生命活力,体现“环境是育人的力量”和“人与环境互助服务”的生态理念,使校园成为师生生命的乐园。
  目前,学校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35%以上,基本实现了“花成簇、草成片、篱成带、树成林”。

生态德育:“以人为本,以德润心”,在尊重学生生命主体,创设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出个体的生命潜能,促进了每名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让孩子快乐地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就像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
  “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这是我们构建生态德育的主要目标。张塝中学在生态教育理念倡导下,注重师生关系,形成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正是我们实施生态教育所追求的。
  首先,学校构建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次,学校秉承“每月一主题,周周有安排”的活动理念,各年级组开展丰富有趣、多姿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文娱会演、大合唱,展示了综合的育人水平;科技文化艺术节,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组织广播台、志愿服务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新时期师生关系大讨论、生生关系大讨论,融洽了师生关系;传统活动、师生节日活动,如篝火晚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师生互动,在娱乐中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还组织篮球队、乒乓球队、陶艺制作、电脑网页制作、英语口语等兴趣小组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硬道旁设置文化橱窗、文化长廊,在建筑物墙壁上布置警示语。把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按社会与教育需求,及时更换主题,丰富文化宣传内容,给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师生在文明优雅的校园里,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也自觉地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和谐,促进学生、学校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把绿化宣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列入学校文明创建的工作中,积极实施“爱校”主题教育,建设新颖别致的垃圾回收房,认真组织“告别陋习、清洁校园”等“文明自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都收到了良好效果。每学期召开一次“养好习惯,做文明人”的知识竞赛活动,加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习惯意识、环保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校园也变得更加美丽,处处有人管、处处有绿荫、处处有花香。现在走进校园,地上基本看不到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一个饮料瓶,“节约利己利社会”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构建上生态课堂的根本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已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权力控制的“讲堂”,也不是教师施展教学表演才能的“独角戏”,而应是一席心灵间的对话,一段通往创造的旅程,一瞬间智慧燃放的火花,一种来自心底的呵护。
  张塝中学在教学中着力营造这样一种课堂:教师有自由开放的心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的个性异彩纷呈地生成,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生态课堂”的创设过程中学校营造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而不再是简单的授予、接受的关系,从“教”走向“学”,从“传授”走向“体验”,从“规训”走向“自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而充实,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目的。
  我们的生态课堂突出三个特点:
  一是“本真和谐”。“本”是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是指课堂教学的真实及师生的真诚。“和谐”是指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的、自然的、生活的、自主的、情感的、兴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励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引领学生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本真生命的超越。
  二是生命灵动。课堂教学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且还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得到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所以生态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师生灵感相互交织、思维彼此碰撞的课堂。
  三是整体提升。“整体”是指生态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统一在一个整体中。提升是指不断地开发师生的潜能,取得教学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长期以来,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绿色教育渗透课堂内外,把“绿色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融为一体,把环境美化、环境教育与整体育人相结合,把环保教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渗透于课堂,融汇于教研、推广于校园、延伸于校外,取得了环境教育与教育教学双丰收。
  生态课堂追求的是让学习成为自然态,成为生命生存的需要,使学生真正减轻课堂负担和精神负担,成为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总之,因此,我们将“回归教育本质规律,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打造生动主体课堂,构建生态文化校园。”作为我们积极构建生态文化校园的永恒追求。

  生态实践:开展生态实践,让学生体会劳动中合作的快乐,锻炼身体,增长见识,逐步形成以“生态教育”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办学模式。

  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真。张塝中学所倡导的“生态教育”正是回归到教育的本真,直指人的发展。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注重让学生享有完整愉悦的人生,拥有幸福的明天。学生在校园中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学生在校园中收获的丰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探索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他们获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带着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获得更加完整幸福的人生。因此,学校不应只是书斋和学府,更应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是学生“绿色人生”的起步。
  结合“绿色生态校园”的创建,我们注重加强“生态教育”实践,不断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学校采取租赁的方式征集农田近40亩,建起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和蔬菜供应基地,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极为有效地丰富了“生态教育”的内容。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我们利用学校生产劳动基地——自己的“菜园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必备的劳动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菜篮子”。小小责任田,体验劳动实践,人人出力出汗,种出春光一片。我们将蔬菜基地划分为师生共建的劳动实践基地,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重视与德、智、体、美诸育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劳动中能受到多方面良好品德的熏陶,通过劳动实践,达到增智、益美、长技、静心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不断提高。每到实验基地的实践课,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去拿锹、铲等劳动工具,兴致勃勃的奔向本班的“实验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在劳动中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体会到在劳动中合作的快乐,锻炼了身体,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告别了腌菜坛子,基本满足了师生日常生活需要。这场景是学校一道永不退色的靓丽风景线,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大德育特色,形成了以“生态教育”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办学模式,屡次接待县内外兄弟学校参观交流,受到了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生态教育塑造了学生。“校园生态同样是整合课程最好的媒介。生态校园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和对称的比例,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活动极其重要的潜在条件。”张塝中学校园里种植了200多棵桂花树,一棵老桂花树,包含了多少的童话故事,多少的数学问题,多少植物繁衍成长的历程,多少树的造型及颜色,以及多少植物与土地、气候的关系,这点东西就涵盖了语文、数学、生物、美术以及社会很多学科的知识。在“生态教育”的指引下,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和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待每一名学生,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学生自豪的说,张塝中学是他们和谐发展的乐园,无论将来走到哪里,他们都不会忘记这里的每一片“绿”。
  2011年3月,蕲春县张塝中学被授予“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全国著名教师周益民...
·全国著名教师于永正...
·全国著名教师王燕骅...
·全国著名教师吉春亚...
·全国著名教师韩兴娥...
·全国著名教师窦桂梅...
·全国著名班主任张万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Copyright© 2010-2017 版权所有: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073
京ICP备13024560-1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128号 教育快讯的内容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或以原网站的版权声明为准。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